原因之一:12年供需缺口嚴重,13年菜粕供應青黃不接

數據來源: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 單位:萬噸
|

數據來源: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 單位:萬噸
|
圖中可以看出,2009年-2011我國菜粕供給量大于需求量。2011年菜粕供給與需求量基本持平,相差僅10萬噸。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我國2012/2013年度菜粕新增供給量預計為923萬噸,其中進口量為50萬噸,消費量為950萬噸,出口量為2萬噸,全年度存在供給缺口。國內市場菜粕現貨不多,來源多為進口菜籽壓榨或直接進口。
目前菜粕供應十分有限,長江流域地區中小型企業手中國產菜粕貨源基本售完,剩余庫存主要集中在大型企業手中,且紛紛抬高報價。沿海地區菜粕庫存也逐漸減少,主要以加籽粕為主;當地企業看好后市,停報現象逐漸增多。在國內菜粕貨源緊張背景下,預計短期內菜粕現貨價格依舊堅挺運行。
原因之二:國內菜籽壓榨虧損嚴重,進口油菜籽價格高企

數據來源: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 單位:元/噸
|
圖中可以看出,國產油菜籽壓榨利潤一直處于負值,國內油廠虧損較為嚴重。全國油菜籽企業平均壓榨虧損-112.6元/噸左右;其中江蘇、湖北地區壓榨利潤分別在-112、-143元/噸。盡管國產菜籽壓榨利潤虧損幅度收窄,但虧損幅度依然較大。在油廠加工利潤虧損的情況下,油廠挺粕價的心理將逐漸加強,后期下調價格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進口菜籽方面,目前我國主要進口加拿大油菜籽,其成本高企;此外由于溫尼伯油菜籽期價飆升,使得進口價格持續上揚,進口油菜籽利潤萎縮為了補虧油廠抬高菜粕報價。圖中可以看出,進口菜籽加工利潤一直在盈虧線上徘徊。我國已經開放澳大利亞油菜籽進口,目前澳大利亞油菜籽出口量在200萬噸,將彌補加拿大出口的短缺;開放澳大利亞進口,將對國內冬菜籽收獲前期的供應偏緊壓力有所緩解。
原因之三:水產養殖啟動在即,菜粕消費季節來臨
 |
隨著氣溫逐步回升,4月份水產養殖開始啟動,菜粕需求量將會增長。目前的氣溫狀況表明,今年水產活動有望提前進行。一般來說,國內長江流域冬菜籽5月底6月初開始上市,6~9月是收購、貿易、加工旺季,是冬菜籽粕的集中產出、流通階段,在新季菜粕上市前,現貨供應偏緊局面難以改善,這將對粕價重心形成支撐。
目前來看,菜粕供應短期內供應偏緊局面很難改善,因此惜售意愿漸濃,部分有產、貿易商限量出售菜粕。隨著天氣不斷轉暖,水產養殖進入放苗階段,后期對菜粕需求也將隨之復蘇。后期需求的預期擴大,對菜粕持貨商構成堅挺支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