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球大豆產量預期明朗,市場遠期供給維持寬松態勢,我國斗毆價格水平整體偏低。2013年豆粕市場上半年呈現“過山車”走勢,下半年筑底大幅反彈達年內高點后震蕩下調。
目前情況來看,國內豆粕現貨市場一直保持震蕩下行趨勢,但期貨市場在12月以來一直保持高位震蕩走勢,造成市場“期強現弱”格局。2014年豆粕市場如何運行?本期專題,梧桐從巴西物流、天氣炒作、大豆供應以及下游需求來分析2014年的豆粕市場。
2013-12-30 第32期
|
天氣將是貫穿到2014年度,作用于豆類上游產量的最關鍵的變量,F實的情況是,今年到明年全球氣候是一個較為正常的年份。NOII值在【-0.5,0.5】區間內變動,屬于較為正常的值(如果一段時間內超出0.5,則趨向厄爾尼諾,如果持續跌出-0.5.則趨向拉尼娜)。通常,拉尼娜的表現是干旱,厄爾尼諾的表現是降水較多。但是,人類直到今天還是不能完全預測天氣,尤其是農場大豆的種植從某種意義上說生產力的發展仍不能完全擺脫天氣的困擾。在現實的對來年“風調雨順”的預期下,得到較為樂觀的全球產量的預估,如果后期一旦天氣這個重要變量發生變化,可能的驅動方向就是產量環比下調,價格階段性向上炒作。而且,貫穿每一年的全球大豆生產過程中,總不可避免天氣炒作這個經久不衰的話題。 |
![]() |
|
從全球大豆供需平衡數據中可以看出,明年全球大豆的消費量預估為2.7億噸,其調整主要體現在中國、巴西、阿根廷三國的消費增量上,其中對中國進口量的預估值為6700萬噸,屬于偏高預估。而巴西和阿根廷兩國基于產量大幅增長的事實,消費量的增長以補足下游原材料庫存或者供出口需求(主要體現在阿根廷豆粕,出口量增速 11%)尚處合理位置。后期可能的變動方向是,中國需求量繼續保持高位,進口需求可能增加(補庫存和飼料消費)。這可以從當前港口大豆庫存較低、生豬養殖效益較好等因素得到印證(見下文對養殖的分析)。此外當前對美國的消費增速預估僅為1.1%,后期有擴張的可能性。 此外,在預測的2014年中國創新高的進口量6700-6900萬噸中,有將近 40%來自美國,60%來自巴西和阿根廷。不過南美糟糕的內陸運輸能力、落后的港口設施以及可能出現的工作罷工事件均使得在來年的5-7月份出口旺季,帶來相應的物流隱憂。(事實上這一情況歷年來經常出現,尤其以2006年和2013年較為明顯)。這也將成為后期事件驅動價格向上表現的一個可能性 。 |
![]() |
|
|
眾所周知,養殖行業具有較強的周期性,而養殖效益的高低和豬肉價格的高低有直接的線性關系。2013年全年的生豬存欄量同比有2.5%的回落,這將直接導致豬肉價格在經歷了自2011年來的兩年半的下跌之后,將在2014年上半年進入溫和反轉周期。 此外,豬肉價格又領先于存欄量,而補欄積極性由母豬存欄和養殖效益的多寡共同決定。目前的母豬存欄仍處于歷史相對高位,下滑幅度十分有限。豬糧比價處于6.7以上,養殖效益較好,所以明年在豬價上漲,養殖效益較好的刺激下,加上仔豬供應無虞的背景下,生豬存欄將同比今年有所恢復。同時,我國越來越嚴格的對養殖行業的污染管控將促進規;睦^續增加,散戶的退出更加會促進飼料需求的增加。當然也許要注意大的疫病風險,后期可以通過疫病和仔豬價格監控短期的波動。 |
![]() |
|
近期來看,盡管現貨市場成交不足,下游接貨謹慎;不過油廠并未作出大幅降價舉措,預計春節前豆粕現貨難有深跌。長遠來看,在全球大豆豐產的預期背景下,2014年整體豆粕價格水平相對偏低。